lapis

lapis

理解以真实为本,但真实本身不会自动呈现

歷史,事實|觀點|立場|信仰,煽動性

歷史,事實|觀點|立場|信仰,煽動性 |#

日期:2022 年 12 月 11 日
標籤:周報
類型:文章

研究解說歷史,當然不可能有 100% 客觀絕對的精確性,但是在某些能夠達到 99.9999999% 精確的議題上,無限上綱、非黑即白,把所有歷史認知都一竿子打成 0% 可靠的主觀印象,卻是既愚蠢又有害的態度。對毛時代錯誤政策的批判也屬於這一類:我們可以確定它們是歷史性的人爲災難,但也完全沒有必要因爲政府的避諱態度去 Invoke 歷史虛無論,這裏唯一的難題在於國家和黨組織的歷史延續傳承,如果誠實、完整、精確地做全社會廣汎討論,雖然在狹義的事實和邏輯上完全正確,但只要在思維的 Metalevel 上提升一級,就可以簡單看出是不可行的。 道德規範的意義在於輔助政治,來達成公益的最大化。既然現代社會和經濟體系是如此複雜,而任何固定的條文都是極度簡化的結果,那麽自然不可能普遍絕對地適用。這並不代表它們沒有用;恰恰相反,不但絕大多數的人口沒有從第一原則來對每一個公共事務來做理性分析的能力、欲望和時間,Rule of Thumb 是他們唯一的選項,而且即使是百萬中選一、能對一個特定議題的所有相關事實和邏輯做出完全掌握的人,也必須尊重道德原則作爲對內對外宣傳內容核心的重要作用,不能遇到 Rule of Thumb 不是最優解的時候,就把它全盤掀翻。這裏相干的 Rule of Thumb 道德原則是 “誠實”。 毛領導的中國政府,曾經犯下極爲嚴重的錯誤,但是放任普羅大衆對這段歷史簡單下定論,卻必然會引發非理性的聯想,危及現今政權的正當性和合法性。既然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政府,是當前國際上最先進、優秀、高效的政治體系,爲了保護人類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一切政治和社會活動的最終、最高目標),對不方便的歷史事實做出委婉的遮掩和回避,反而具有道德正確性。換句話說,我的博客是理性高級知識分子的論壇,可以而且必須把事實翻開來說清楚,但這並不代表一般輿論也能夠或應該做同樣的事。 説得再簡單一點,我在《美國的開國神話》一文中討論的美國對自身歷史做出嚴重扭曲和美化,本身並不自動構成邪惡,因爲這是保護政權穩定性的必要舉措。它之所以值得特別挑出來撻伐,是因爲現在的美國已經成爲國際財閥的政治載體、人類社會的最大害蟲,對內壓榨勞動群衆、提倡反智心態,對外挑起動亂、遏制後進,而其開國神話是愚弄國內國外群衆、動員反動力量的重要軟件成分。這和中國形成强烈的對比,所以雖然表面上同樣是對歷史塗脂抹粉,實質上有剛好相反的作用,我們對兩者做出差別待遇,並沒有真正的邏輯矛盾。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歷史必定會取決於我們的立場 —— 我們看到的都是我們 “希望” 看到的。假如站在自由派的立場看歷史,那麽美利堅就是山巔國度天選之國,君主賢明公民自由智慧,自然中國人就天生具有劣根性,由於目前還沒有完全啟蒙完畢,因此就苦一苦人民,再打幾十年螺絲吧。假如站在中國建制派立場上,或者說是第三世界的立場上,那麽美利堅這個國度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印第安人和黑人的血肉之上,整個西方在世界分工體系下一直在吸第三世界人民的血。

PS:再一想,歷史確實是任人打扮的花姑娘(指文藝創作)。隨便舉個歷史人物的例子,花木蘭;我可以說她是替父從軍的民族英雄,中華文化中孝的典範;也可以說她是婦女自強的標杆,作為論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例證;甚至還可以說她作為女性的代表,是父權社會下對於女性形象的消解與扭曲,實際上這個形象仍然是 “反文明” 的,父權的;還可以說她是中國封建社會下被當作犧牲品的萬千人民中的一個,來論證中國自古就是保守封建落後極權專制迫害人,宣傳花木蘭只不過是為了威權體制唱贊歌,令人不齒・・・・・・
歷史和死人向來就是最好用的工具,反正已經逝去的人不會跳起來反駁他們。

(刪除)

因此,在政治和社會輿論場上幾乎所有的社會事件,歷史人物都可以被視為各種派系用來表達自己訴求的工具。一個人的私事一旦進入公眾的視野就不只是私事了,它會變成更多人表達自己意見的道具,借口。很多人(或者幾乎所有人)只是借著別人的事情,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東西。命運與當事人無關,他們只是各種派系用來表達自己觀點的一個工具而已。
清白,正義,對錯似乎不是那麼重要,在這個後真相的時代,模糊的正義還能被稱為正義嗎?

一段話可以被劃分為 “事實”,“立場”,“信仰”,“觀點”。

事實 - 獨立於人的判斷是客觀存在的 觀點 - 對事實的看法 立場 - 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 信仰 - 內部完全自洽的邏輯體系

一般情況下,事實足夠,觀點就會自然而然出現,並且會因人而異,衝突就由此產生:看到的事實和歸納出的觀點不一樣。一般來說,觀點不同但解決衝突的方法是:對標事實 + 觀點交流 = 達成共識。

另外,很重要卻經常被人忽視的一點是:事實,不一定就是真相。
①沒有使用全面的事實,有意無意地忽略事實,不顧事實,選擇性地接收自己喜歡的事實。
②故意利用只給部分事實的方法誤導別人。
③你以為真的,其實是假的。
④你以為是確定的,其實是不確定的。

最近稍微的關注了下如何構造一篇具有煽動力的文章。
事實上,一篇具有煽動力的文章通常是片面的,情緒化的。客觀的,全面的文章一般不具有煽動性。只有情緒化,排除異己,講述片面化的事實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和調動群眾,利用群眾選擇性吸收自己喜歡事實的特點來 “誤導” 群眾。

PS:我自己終究也是個俗人,一定會收到人類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很多時候我也是愚昧無知,容易被引導帶動的。我不信任大規模的群眾,同時我也不信任處於大規模群眾中的自己。

改天可以寫一個煽動觀察專題

事實是客觀的,觀點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人類還是不能統一觀點天下大同,就是因為立場不同。(沒有立場也是一種立場,並且聲稱自己沒有立場的人很多都比較虛偽)立場代表的是思考的人性。

如何對待事實和立場?
1. 對待事實需要轉換視角 / 換位思考
2. 對待立場需要妥協(妥協不代表懦弱,退一步的最終目的是進兩步)

最近舍友入坑原神,我也重新回歸,細玩之後才發現原神的美感。 下面是灶神鍋巴活動的詩歌: 風雨猶祝,山海同歡,是承天地之佑;星移斗轉,滄海桑田,煙火人間依舊;功名在我,百歲千秋,毋忘秉燭夜遊;今古諸事,激蕩中流,宏圖待看新秀!

都回家了總沒理由再咕了吧?

1.2022 年度總結 2. 煽動性文章觀察 3. 更新兩篇技術型文檔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