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is

lapis

理解以真实为本,但真实本身不会自动呈现

大图书馆报告第一期第二章:社会

大图书馆报告第一期第二章:社会#

date: January 15, 2023
slug: 16
status: Published
tags: 大图书馆报告
type: Post

1. 进攻需要明明的拔剑,堂堂正正的直视对方的双眼#

类似于五毛,美分,南拳,easy girl 一类的

非自嘲性,由 A 对 B 使用的贬义标签

,是人类对语言最大的恶用质疑。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暗器,对于有这个动机而又必须逃脱责任的人来说,的确是大好利器。 但是,做人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要

暗算

。 这样做确实会导致不容易取胜,但是在另一方面有重大的多的意义 —— 这样的人,别人不会随便怀疑 ta 已经不宣而战。 不会随便招致恶意。

2. 如何看待白岩松重新定义「爹味」,称应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学习型」父母#

一定程度上的媚俗讨喜。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往往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案。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

不知多少父母觉得自己已经松弛到近乎高位截瘫了,但是子女仍然认为父母处处指手画脚。

浴中奇思:我们不能理解上一代看不惯我们这一代 —— 假设我有一个女儿,而此时的中国大概率白左思潮横行。如果她告诉我她想参加一个裸体示威游行,我支不支持?如果她告诉我她有好几个炮友,我支不支持?如果她告诉我她喜欢开放性关系,想要去参加 impact,我支不支持? 我大概率是不支持,至少看不惯的。 但是这样我不就成了原生家庭父权制邪恶男权的代表了? 我束缚了女儿的性自由权,公民的游行示威权,我束缚了她 XXXXX 诸如此类的辩经话术。 儿子同理,假如他上到高中,16 岁突然告诉我他想辍学去组乐队,或者告诉我他喜欢男性,以后不准备要孩子了,我该怎么办? 假如 ta 不是我的孩子,那我大概会尊重,祝福,理解 —— 但是现在我真的有头牛

厚礼蟹。

一大堆教育问题在所谓 “平等”,“宽容” 的大旗下根本没有解决方案。高举 “非暴力”、“平等”、“宽容” 概念赚年轻人掌声的人,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信口说假话、空话,就是自己运气好从来没遇到过这些问题所以就觉得别人做不到是别人水平低。很多家庭的父母没有这个条件,能力去 “陪伴”,去 “平等”,有些情况不是 “平等” 和 “博爱” 能解决的。

不是因为子女和父母就应该不平等,而是这个 “平等 “不是上面这些人的” 平等” 平等不是 “我凭什么要听你的”。不是因为父母应该要对子女使用暴力,而是暴力的定义不是这些人嘴里的 “暴力”。非暴力并不是 “你凭什么打我”。这些极其讨年轻人的喜欢,但其实是在害人

3. 不阴阳怪气#

首先,人有信仰的自由。这意味着人的信仰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其实是没有其他人可以去评判的,只有客观现实有资格评判。 换句话来说,其实你只能帮助自己通过自己的命运、凭着自己的判断认定 “这是不对的 、这是应该解决的” 的人。 如果对方自己不认为这是不对的,你其实没有立场去评判 ta 们对不对,只能止步于自己拒绝感染和自我隔离。 否则仅仅是强迫对方接受那是错误,本身就是暴力,本身就是罪 —— 你不能通过成功的犯罪证明犯罪必然失败,这是逻辑荒谬的。 这个启蒙教育不能由你完成,只能由客观世界完成。 你只能有效帮助那些已经被客观世界叫醒的人,你不能代替客观世界。

阴阳怪气者有什么伟大而正义的原因所以要阴阳怪气,这不需要我担心,总之生活环境中不断被这些阴阳怪气的东西挤占是不健康的。 环境中的危险不需要通过阴阳怪气者来提供;客观的建设性答案自然也无法从阴阳怪气者的口中得出。

很多人尝试不使用阴阳怪气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也就是 “我好好说”,但却总是失败,根本的问题在哪?在于首先这个 “好好说” 本身往往成色不足,只是相对于 “直接开骂” 好一些而已,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强加掩饰的愤怒表达。对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罪,或者至少不接受自己不经合法合理的程序而被人私自认定有罪,而你的 “好好说” 本质上只是 “你无疑有罪,但我减轻 / 免除惩罚,还不谢恩”。换了是你,你会觉得这样的 “好好说” 是可以接受的吗?从第一步就已经确立了敌我关系,对方还能受你的积极影响的概率当然要大打折扣。所以,你要解决问题,首先起码要把这个审判心先收起来。人不能判断人,这不是你的权利。 你的父母、师长、领导、配偶能判断你,要么是经过你自己、要么是经过命运授权的。这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当然权利。你不对这一点融入骨髓,你是无法在影响力上获得有效的突破的。影响力能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外,能影响素不相识、没有利害关系的陌生人,这是很重要的门槛。** 这个力量是源源不绝的,是没有天花板的,绝对值得你花巨大的功夫去争取和积淀。** 而要学习,应该向谁学习?当然是多向行家学习,向不靠阴阳怪气而能影响别人的人学习。

4. 负面螺旋#

世界是什么样,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你。 这还不是指你要如何如何努力来改变山川河流、社会秩序…… 这类豪言壮语, 而是首先指社会本身像 XX 一样,能够毫无破绽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瞬息万变的 “此面向敌”。 你的满含怨恨的瞟它一眼,在你看清之前,它就会瞬间把通向绞肉机的传送带给你装饰的金光闪闪,祥云缭绕。 以最快的速度送你上路。 这事不公平的地方在于 —— 你抱怨,世界就会安排一堆人来给你附和,伺候得你舒舒服服,赞颂你光荣正确,敲锣打鼓给你风光大葬。 你努力,世界却要安排一群人出来跟你说 “都没用”,嘲笑你、讽刺你、咒骂你甚至打击你。 不过若非如此,努力又有什么可贵的呢?

在你不摘下眼罩的前提下,你想问怎么能让屋子亮起来,你说何解?“那我怎么判断是我没摘眼罩,还是摘掉了眼罩而天真的是黑的?” 很简单,后者看得见点亮的灯。


这个现象着实有趣,我身边有一个极为好用的,反映负面螺旋的样本。

5. 社会舆论的缺席审判#

知乎上有个提问:求助广大知友!!!女儿三年没叫过我一声 “爸爸”,是我的问题吗? 实际上这是一个由女儿自己假冒父亲的身份提出的问题,是一场基于互联网的 “缺席审判”。 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似乎是要找很多人来进一步的证明自己做得完全正确。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整个行文以及这个 “缺席审判” 的机制,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大概率防止读者做出任何有利于父母的判决的效果,不是吗? 其实女儿自己已经判了父母有罪,而且已经自己执行了,只是在苦恼父母并不甘心认罪,

所以要再建立一个父母完全没机会抗辩的特殊法庭,向一群完全没有经过辩方挑拣、而且有特殊机制筛选的陪审团提交起诉书,要用这个创造出一个合意的判决来,进一步证明自己是公正的、正义的、受到广泛支持的。

要改变这个 “找到足够的同盟军就可以正当的攻击 / 报复” 的行为逻辑,要改变这个 “活着就为了争口气”、“公平正义(以牙还牙)至高无上” 的做人做事的逻辑。做事不要思考 “凭什么”,而要思考 “为什么”。要学会利用令人不能不顺从的物理和社会规律去直接解决 “为什么”,而不要沉溺于 “召集同盟军解决‘凭什么’” 这样的愚蠢而无效的逻辑。要停止不断的证明自己是正义的、纯洁的,从而指望用这个 “免受害证明” 去向 “大众舆论”“讨公道”,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通向软弱和无能、最终会被人冷酷的抛弃的毁灭之路。

6. 一名高三生。最近了解到 COP15 的生态保护计划,希望能够为目标的实现微薄的力量,什么是我需要做的?#

泠姐的回答:

建议专业、职业、发展方向都不要跟 “COP15 的生态保护计划” 扯上关系。“贡献微薄的力量” 可以用照章纳税、进行生活消费等实现。

在 COP15 峰会上,许多国家的代表在庆祝,但有些国家的代表表示他们的声音没有被听到。在会议的最后阶段,民主刚果(刚果金)、乌干达等非洲国家的代表十分失望。他们想要为保护计划搞到更多资金,但是最终版本的协议没有提供。乌干达代表称协议为 “欺诈”。非洲代表团的一些成员抗议谈判过程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认为该协议 “不会在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说得相当委婉。事实是,急于取得某种 “胜利” 的政客们赞扬着一项没有强制执行方案的、没有问责制度的、没有特别提及商业捕鱼或农业的、不具约束力的生物多样性协议。协议没有强制要求公司跟踪或披露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跨国公司、化石燃料行业的环境影响不会自行衰减。协议没有为商业捕鱼和农业设定明确的目标。这些是化石燃料行业之外对生态破坏最严重的行业。各国最终同意,到 2030 年,所有公共和私人来源对生物多样性的资助必须增加到每年至少 2000 亿美元。这包括富裕国家每年捐助至少 300 亿美元给低收入国家。2000 亿美元的数字远低于相关研究显示的 “完全保护和恢复” 所需的约 7000 亿美元,而且你很难期待这数字得到落实 —— 新冠疫情以来,富裕国家对低收入国家的旧资助方案有不少已经暂停,还没有恢复。

  • 世界银行的 “全球环境基金” 拨款给中低收入国家的速度极慢。法国和欧盟的代表强烈反对设立新的基金来援助中低收入国家。结果是,他们打算在全球环境基金下建立一个信托基金,并 “呼吁” 改善全球环境基金的流程。
  • 世界银行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并在 2022 年为气候相关投资提供了创纪录的 317 亿美元,但同时还在化石燃料项目上投资近 150 亿美元。这包括一条天然气管道,横跨土耳其、将天然气从阿塞拜疆输送到欧洲。

2022 年 8 月,民主刚果(刚果金)开放在大片森林(包括大猩猩栖息地)进行石油开采。在一次发布会上,刚果金官员称 “我们的优先事项不是拯救地球”,然后擦汗。 我们可以对他说:不用冒汗,伙计。这不是任何人的优先事项。 在格拉斯哥的 COP26 上,196 个国家和地区承诺 “重新审视和加强” 他们的减排计划。 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兑现改善气候计划的承诺,冈比亚算是里面做得好的。

协议完全没有解决如何公正地分享 “数字序列信息” 的好处 —— 许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其生物样本和基因数据被他国和跨国公司商业化,无法从中取得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

协议没有给出方案去解决减排值的准确性问题。

  • 2022 年,德克萨斯州油气田里用来防止甲烷逸出、减少排放量的数台设备没有正常工作,这种现象在全世界可能相当普遍。这些设备故障时的排放量是正常状态的五倍。过去十年间测定的油气行业减排值很可能是搞笑的。
  • 美国一些地方种树来提供碳固定量、对外销售排放额度,但是野火已经消灭了这样种下的一些树木,对应的排放量没有被正确计算。这意味着不少欧美公司靠买排放额度搞的 “减排” 或 “碳中和” 是一本本烂账。

当然,这项协议无法比它的前任(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做得更糟,后者未能实现制订时吹嘘的任何一个目标。有科学家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问责机制,但你可以更直接地指出,原因是

人类在当前阶段无法统一执行这类计划

远离这种东西。将人生搭在这上面,会变得不幸。

有条件的话,你可以设法成为亿万富翁或当权者,然后用你的财力或权力驱动降低气温的地球工程。一旦成功,其直接影响可改善超过 30 亿人的生活条件,其间接影响足以挽救至少数十万个物种。

7. 陷入精神内耗该如何处理#

什么是内耗: 闷在肚子里想心思,让自己焦虑不安。 然后呢? 然后没有形成任何结论、没有任何可输出的产品。 然后第二天再来一次。 脑袋里面跑过一百万字,没有一个字流出,也没有一粒米大的物质结果。

不通于外,谓之内,不形诸物,谓之耗。

第一,不要自言自语,找个人说给人听。#

很可能没人想听你的胡言乱语,

那就一遍又一遍组织好语言,直到到有人能听、想听

。 说给不能不听或愿意试试听听的父母、亲戚、朋友听。 写出来让别人看到也行。

必要的时候花点钱去请治疗师听也行。

总而言之,

不要停留在自言自语上。

第二,无论是写满字的笔记本,还是焦虑时捏的泥巴人,要出产物。#

这东西如果有人愿意买,那你这就自然不叫 “耗”。

如果没有人买,那么就奔着能卖出去努力打磨。

每一轮出来的东西没有上一轮好或者和上一轮一模一样,都是不可以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改进,那就强行做点改变 —— 总而言之,不要单调重复。

一个在和别人交谈,并且在生产有人购买的产品的人,从定义上讲就不再是一个内耗的人。

8. 如何反驳 “摆就摆(玩就玩),我没有浪费生命,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浪费生命有三个定义。 一个是没有改善和延长生命自身。 一个是没有留下足供自己咀嚼、回味、探索的回忆。 一个是没有留下可供 ta 人运用的贡献和遗产。 如果你做了一件事,这三种收益都没有产生,那么这段生命就是浪费了。 生命是否浪费,和你过得是否快乐没啥具体的关系。但你如果能理解 “生命没有被浪费” 所蕴含的巨大的幸福,你会发现这种幸福能对抗几乎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以至于你客观上会比较快乐。

如果你可以用 “玩” 的形式达成这三种价值 —— 哪怕其中之一 —— 那么 “玩 “这个形式本身就没有什么可被诟病的,旁人也无从诟病起。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压力是很大的。#

你很喜欢嘛,那你应该好好做,而且应该做得好才对。结果你喜欢的事你都没好好做,做得也不好,别的事要怎么办? 超级喜欢打游戏,游戏打来打去中下游而已。 超级喜欢看漫画,漫画看了到底说了些啥都记不太清。 喜欢如果不能导致

专精

,很快会带来巨大的沮丧感甚至绝望感,轻而易举的指向 “我一无是处,一事无成”。 而一旦有了 “专精” 的要求,就会要求你钻研、要求你学习、要求你练习、要求你较真、要求你技术全面,要求你不断诚实的承认自己的缺陷和短板。—— 这不就又回到了 “

厌学

” 的老路上了吗? 难处就在这了 —— 如果你没有把不喜欢的东西玩好的能力,你喜欢的东西也就要省着玩。因为一旦放开了玩,遇到这个阶段容易把自己喜欢玩的东西玩毁(ruin)了。 回头喜欢一样玩一样,玩一样毁一样,更加悲催。

2)最能带来开心的,恰恰是把自己明知必要但不喜欢做的事做成了。#

这个你做上几次就知道了。一些你超级不喜欢做的事,形格势禁不得不做,于是捏着鼻子做了,结果一下还做得很好,很有感觉,做出的成果还挺漂亮。 这个感受要比 “玩喜欢玩的东西” 快乐得多。 让你害怕的东西也不过如此,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呢? 它给你带来强烈的自由和解放,会突然让你觉得天下无事不可为。 世界都变大了。

所以,会玩的秘诀恰恰在于时不时要玩一下自己不喜欢玩的东西。

只玩自己喜欢玩的东西,并不是正确的策略。

9. 所谓人才浪费#

让别人充分意识到你的才能,相信你的才能,顾虑你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这是你的责任。 因为任何原因对方没有意识到你的才能,哪怕这导致了对方自己的重大损失、甚至损失超过了你自己也罢,

解决这个原因

的责任都在你自己身上。 人才要学会自己发光,不要把希望寄予在他人身上。

2023-01-15 18 min read # 大图书馆报告

类似于五毛,美分,南拳,easy girl 一类的非自嘲性,由 A 对 B 使用的贬义标签,是人类对语言最大的恶用质疑。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暗器,对于有这个动机而又必须逃脱责任的人来说,的确是大好利器。 但是,做人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要暗算。 这样做确实会导致不容易取胜,但是在另一方面有重大的多的意义 —— 这样的人,别人不会随便怀疑 ta 已经不宣而战。 不会随便招致恶意。

一定程度上的媚俗讨喜。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往往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案。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 白说 “要松弛,不要指手画脚”,这该无比正确了吧? 问题是,父母又不是吃多了撑的慌,能松弛,谁不想松弛? 这哪里需要人来教?这是动物的本能,生下来连话都不会说,人就知道这条原则了。 不知多少父母觉得自己已经松弛到近乎高位截瘫了,但是子女仍然认为父母处处指手画脚。 只要开口问任何一句,说任何一句,都是在 “指手画脚”。 哪怕对着阳台说 “今天天气真好”,父母都可能被理解为 “在暗示要我出去运动不要在家打游戏,心机太深了”。 来,说说看,要怎么再 “松弛”? 这听上去很魔幻,但是这一点也不好笑 —— 这就是父母们在面对的现实。

浴中奇思:我们不能理解上一代看不惯我们这一代 —— 假设我有一个女儿,而此时的中国大概率白左思潮横行。如果她告诉我她想参加一个裸体示威游行,我支不支持?如果她告诉我她有好几个炮友,我支不支持?如果她告诉我她喜欢开放性关系,想要去参加 impact,我支不支持? 我大概率是不支持,至少看不惯的。 但是这样我不就成了原生家庭父权制邪恶男权的代表了? 我束缚了女儿的性自由权,公民的游行示威权,我束缚了她 XXXXX 诸如此类的辩经话术。 儿子同理,假如他上到高中,16 岁突然告诉我他想辍学去组乐队,或者告诉我他喜欢男性,以后不准备要孩子了,我该怎么办? 假如 ta 不是我的孩子,那我大概会尊重,祝福,理解 —— 但是现在我真的有头牛

厚礼蟹。

一大堆教育问题在所谓 “平等”,“宽容” 的大旗下根本没有解决方案。
高举 “非暴力”、“平等”、“宽容” 概念赚年轻人掌声的人,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信口说假话、空话,就是自己运气好从来没遇到过这些问题所以就觉得别人做不到是别人水平低。
很多家庭的父母没有这个条件,能力去 “陪伴”,去 “平等”,有些情况不是 “平等” 和 “博爱” 能解决的。

不是因为子女和父母就应该不平等,而是这个 “平等 “不是上面这些人的” 平等”
平等不是 “我凭什么要听你的”。
不是因为父母应该要对子女使用暴力,而是暴力的定义不是这些人嘴里的 “暴力”。
非暴力并不是 “你凭什么打我”。
这些极其讨年轻人的喜欢,但其实是在害人

首先,人有信仰的自由。这意味着人的信仰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其实是没有其他人可以去评判的,只有客观现实有资格评判。 换句话来说,其实你只能帮助自己通过自己的命运、凭着自己的判断认定 “这是不对的 、这是应该解决的” 的人。 如果对方自己不认为这是不对的,你其实没有立场去评判 ta 们对不对,只能止步于自己拒绝感染和自我隔离。 否则仅仅是强迫对方接受那是错误,本身就是暴力,本身就是罪 —— 你不能通过成功的犯罪证明犯罪必然失败,这是逻辑荒谬的。 这个启蒙教育不能由你完成,只能由客观世界完成。 你只能有效帮助那些已经被客观世界叫醒的人,你不能代替客观世界。

阴阳怪气者有什么伟大而正义的原因所以要阴阳怪气,这不需要我担心,总之生活环境中不断被这些阴阳怪气的东西挤占是不健康的。 环境中的危险不需要通过阴阳怪气者来提供;客观的建设性答案自然也无法从阴阳怪气者的口中得出。

很多人尝试不使用阴阳怪气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也就是 “我好好说”,但却总是失败,根本的问题在哪?
在于首先这个 “好好说” 本身往往成色不足,只是相对于 “直接开骂” 好一些而已,但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强加掩饰的愤怒表达。对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罪,或者至少不接受自己不经合法合理的程序而被人私自认定有罪,而你的 “好好说” 本质上只是 “你无疑有罪,但我减轻 / 免除惩罚,还不谢恩”。
换了是你,你会觉得这样的 “好好说” 是可以接受的吗?
从第一步就已经确立了敌我关系,对方还能受你的积极影响的概率当然要大打折扣。
所以,你要解决问题,首先起码要把这个审判心先收起来。人不能判断人,这不是你的权利。 你的父母、师长、领导、配偶能判断你,要么是经过你自己、要么是经过命运授权的。这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当然权利。
你不对这一点融入骨髓,你是无法在影响力上获得有效的突破的。
影响力能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外,能影响素不相识、没有利害关系的陌生人,这是很重要的门槛。这个力量是源源不绝的,是没有天花板的,绝对值得你花巨大的功夫去争取和积淀。
而要学习,应该向谁学习?
当然是多向行家学习,向不靠阴阳怪气而能影响别人的人学习。

世界是什么样,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你。 这还不是指你要如何如何努力来改变山川河流、社会秩序…… 这类豪言壮语, 而是首先指社会本身像 XX 一样,能够毫无破绽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瞬息万变的 “此面向敌”。 你的满含怨恨的瞟它一眼,在你看清之前,它就会瞬间把通向绞肉机的传送带给你装饰的金光闪闪,祥云缭绕。 以最快的速度送你上路。 这事不公平的地方在于 —— 你抱怨,世界就会安排一堆人来给你附和,伺候得你舒舒服服,赞颂你光荣正确,敲锣打鼓给你风光大葬。 你努力,世界却要安排一群人出来跟你说 “都没用”,嘲笑你、讽刺你、咒骂你甚至打击你。 不过若非如此,努力又有什么可贵的呢?

在你不摘下眼罩的前提下,你想问怎么能让屋子亮起来,你说何解?
“那我怎么判断是我没摘眼罩,还是摘掉了眼罩而天真的是黑的?”
很简单,
后者看得见点亮的灯。


这个现象着实有趣,我身边有一个极为好用的,反映负面螺旋的样本。

知乎上有个提问:求助广大知友!!!女儿三年没叫过我一声 “爸爸”,是我的问题吗? 实际上这是一个由女儿自己假冒父亲的身份提出的问题,是一场基于互联网的 “缺席审判”。 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似乎是要找很多人来进一步的证明自己做得完全正确。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整个行文以及这个 “缺席审判” 的机制,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大概率防止读者做出任何有利于父母的判决的效果,不是吗? 其实女儿自己已经判了父母有罪,而且已经自己执行了,只是在苦恼父母并不甘心认罪,所以要再建立一个父母完全没机会抗辩的特殊法庭,向一群完全没有经过辩方挑拣、而且有特殊机制筛选的陪审团提交起诉书,要用这个创造出一个合意的判决来,进一步证明自己是公正的、正义的、受到广泛支持的。

要改变这个 “找到足够的同盟军就可以正当的攻击 / 报复” 的行为逻辑,
要改变这个 “活着就为了争口气”、“公平正义(以牙还牙)至高无上” 的做人做事的逻辑。
做事不要思考 “凭什么”,而要思考 “为什么”。
要学会利用令人不能不顺从的物理和社会规律去直接解决 “为什么”,而不要沉溺于 “召集同盟军解决‘凭什么’” 这样的愚蠢而无效的逻辑。
要停止不断的证明自己是正义的、纯洁的,从而指望用这个 “免受害证明” 去向 “大众舆论”“讨公道”,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通向软弱和无能、最终会被人冷酷的抛弃的毁灭之路。

泠姐的回答:

建议专业、职业、发展方向都不要跟 “COP15 的生态保护计划” 扯上关系。
“贡献微薄的力量” 可以用照章纳税、进行生活消费等实现。

在 COP15 峰会上,许多国家的代表在庆祝,但有些国家的代表表示他们的声音没有被听到。在会议的最后阶段,民主刚果(刚果金)、乌干达等非洲国家的代表十分失望。他们想要为保护计划搞到更多资金,但是最终版本的协议没有提供。乌干达代表称协议为 “欺诈”。非洲代表团的一些成员抗议谈判过程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认为该协议 “不会在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说得相当委婉。
事实是,急于取得某种 “胜利” 的政客们赞扬着一项没有强制执行方案的、没有问责制度的、没有特别提及商业捕鱼或农业的、不具约束力的生物多样性协议。
协议没有强制要求公司跟踪或披露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跨国公司、化石燃料行业的环境影响不会自行衰减。
协议没有为商业捕鱼和农业设定明确的目标。这些是化石燃料行业之外对生态破坏最严重的行业。
各国最终同意,到 2030 年,所有公共和私人来源对生物多样性的资助必须增加到每年至少 2000 亿美元。这包括富裕国家每年捐助至少 300 亿美元给低收入国家。2000 亿美元的数字远低于相关研究显示的 “完全保护和恢复” 所需的约 7000 亿美元,而且你很难期待这数字得到落实 —— 新冠疫情以来,富裕国家对低收入国家的旧资助方案有不少已经暂停,还没有恢复。

  • 世界银行的 “全球环境基金” 拨款给中低收入国家的速度极慢。法国和欧盟的代表强烈反对设立新的基金来援助中低收入国家。结果是,他们打算在全球环境基金下建立一个信托基金,并 “呼吁” 改善全球环境基金的流程。
  • 世界银行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并在 2022 年为气候相关投资提供了创纪录的 317 亿美元,但同时还在化石燃料项目上投资近 150 亿美元。这包括一条天然气管道,横跨土耳其、将天然气从阿塞拜疆输送到欧洲。

2022 年 8 月,民主刚果(刚果金)开放在大片森林(包括大猩猩栖息地)进行石油开采。在一次发布会上,刚果金官员称 “我们的优先事项不是拯救地球”,然后擦汗。 我们可以对他说:不用冒汗,伙计。这不是任何人的优先事项。 在格拉斯哥的 COP26 上,196 个国家和地区承诺 “重新审视和加强” 他们的减排计划。 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兑现改善气候计划的承诺,冈比亚算是里面做得好的。

协议完全没有解决如何公正地分享 “数字序列信息” 的好处 —— 许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其生物样本和基因数据被他国和跨国公司商业化,无法从中取得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

协议没有给出方案去解决减排值的准确性问题。

  • 2022 年,德克萨斯州油气田里用来防止甲烷逸出、减少排放量的数台设备没有正常工作,这种现象在全世界可能相当普遍。这些设备故障时的排放量是正常状态的五倍。过去十年间测定的油气行业减排值很可能是搞笑的。
  • 美国一些地方种树来提供碳固定量、对外销售排放额度,但是野火已经消灭了这样种下的一些树木,对应的排放量没有被正确计算。这意味着不少欧美公司靠买排放额度搞的 “减排” 或 “碳中和” 是一本本烂账。

当然,这项协议无法比它的前任(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做得更糟,后者未能实现制订时吹嘘的任何一个目标。有科学家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问责机制,但你可以更直接地指出,原因是人类在当前阶段无法统一执行这类计划

远离这种东西。将人生搭在这上面,会变得不幸。

有条件的话,你可以设法成为亿万富翁或当权者,然后用你的财力或权力驱动降低气温的地球工程。一旦成功,其直接影响可改善超过 30 亿人的生活条件,其间接影响足以挽救至少数十万个物种。

什么是内耗: 闷在肚子里想心思,让自己焦虑不安。 然后呢? 然后没有形成任何结论、没有任何可输出的产品。 然后第二天再来一次。 脑袋里面跑过一百万字,没有一个字流出,也没有一粒米大的物质结果。

不通于外,谓之内,
不形诸物,谓之耗。

第一,不要自言自语,找个人说给人听。#

很可能没人想听你的胡言乱语,那就一遍又一遍组织好语言,直到到有人能听、想听。 说给不能不听或愿意试试听听的父母、亲戚、朋友听。 写出来让别人看到也行。 必要的时候花点钱去请治疗师听也行。 总而言之,不要停留在自言自语上。

第二,无论是写满字的笔记本,还是焦虑时捏的泥巴人,要出产物。#

这东西如果有人愿意买,那你这就自然不叫 “耗”。 如果没有人买,那么就奔着能卖出去努力打磨。 每一轮出来的东西没有上一轮好或者和上一轮一模一样,都是不可以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改进,那就强行做点改变 —— 总而言之,不要单调重复。

一个在和别人交谈,并且在生产有人购买的产品的人,从定义上讲就不再是一个内耗的人。

浪费生命有三个定义。 一个是没有改善和延长生命自身。 一个是没有留下足供自己咀嚼、回味、探索的回忆。 一个是没有留下可供 ta 人运用的贡献和遗产。 如果你做了一件事,这三种收益都没有产生,那么这段生命就是浪费了。 生命是否浪费,和你过得是否快乐没啥具体的关系。但你如果能理解 “生命没有被浪费” 所蕴含的巨大的幸福,你会发现这种幸福能对抗几乎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以至于你客观上会比较快乐。

如果你可以用 “玩” 的形式达成这三种价值 —— 哪怕其中之一 —— 那么 “玩 “这个形式本身就没有什么可被诟病的,旁人也无从诟病起。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压力是很大的。#

你很喜欢嘛,那你应该好好做,而且应该做得好才对。结果你喜欢的事你都没好好做,做得也不好,别的事要怎么办? 超级喜欢打游戏,游戏打来打去中下游而已。 超级喜欢看漫画,漫画看了到底说了些啥都记不太清。 喜欢如果不能导致专精,很快会带来巨大的沮丧感甚至绝望感,轻而易举的指向 “我一无是处,一事无成”。 而一旦有了 “专精” 的要求,就会要求你钻研、要求你学习、要求你练习、要求你较真、要求你技术全面,要求你不断诚实的承认自己的缺陷和短板。—— 这不就又回到了 “厌学” 的老路上了吗? 难处就在这了 —— 如果你没有把不喜欢的东西玩好的能力,你喜欢的东西也就要省着玩。因为一旦放开了玩,遇到这个阶段容易把自己喜欢玩的东西玩毁(ruin)了。 回头喜欢一样玩一样,玩一样毁一样,更加悲催。

2)最能带来开心的,恰恰是把自己明知必要但不喜欢做的事做成了。#

这个你做上几次就知道了。一些你超级不喜欢做的事,形格势禁不得不做,于是捏着鼻子做了,结果一下还做得很好,很有感觉,做出的成果还挺漂亮。 这个感受要比 “玩喜欢玩的东西” 快乐得多。 让你害怕的东西也不过如此,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呢? 它给你带来强烈的自由和解放,会突然让你觉得天下无事不可为。 世界都变大了。 所以,会玩的秘诀恰恰在于时不时要玩一下自己不喜欢玩的东西。 只玩自己喜欢玩的东西,并不是正确的策略。

让别人充分意识到你的才能,相信你的才能,顾虑你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这是你的责任。 因为任何原因对方没有意识到你的才能,哪怕这导致了对方自己的重大损失、甚至损失超过了你自己也罢,解决这个原因的责任都在你自己身上。 人才要学会自己发光,不要把希望寄予在他人身上。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